人一旦感觉自己身体不好,水杯里总爱泡些东西,比如枸杞、金银花、黄芪、三七等出镜率都很高。
黄芪是肾病患者最喜爱的泡水圣物之一,它可以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是中药,黄芪在肾病科的运用应该在中药药性理论、方剂理论和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运用。
一、黄芪治肾病的由来
黄芪最早用于肾病主要是治疗肾病水肿。
水肿是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肾病水肿多属中医的“阴水”,辨证以肾阳虚和脾气虚多见,温阳利水和益气健脾利水运用广泛,而益气健脾利水就是以黄芪为主的组方,《金匮要略》中的防己黄芪汤是其代表方。
肾病水肿辨证属于脾气虚者用防己黄芪汤利水效果是肯定的,而且随着水肿的消退,蛋白尿往往也告消失,因此认为黄芪有消除蛋白尿的作用,将其用于无水肿性肾病蛋白尿,辨证属于脾气虚弱的患者,也可获得疗效。
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展,由于西医对肾病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许多学者试图从中草药中寻找治疗肾病的药物。
根据中医治疗肾病的临床实践,黄芪对肾病水肿、蛋白尿都有一定的作用,因而展开了对黄芪的实验研究。
动物研究提示,黄芪有利尿作用;
有实验表明,黄芪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并可促进病毒在机体内诱生干扰素,提高干扰素的滴度,促进机体产生抗体,提高补体C3,对动物实验性肾病的免疫损伤有修复作用;
有实验认为,黄芪对动物血清性肾炎的发病有阻抑作用,并能延缓蛋白尿和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
有研究认为黄芪复方合剂可改善肾病综合征实验动物的低蛋白血症等等。
本来西医就没有治疗肾病的特效药物,而大家都在寻找能治疗肾病的特效药物;中医用以黄芪为主的方剂治疗肾病获得一些疗效,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也认为黄芪对动物实验性肾病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而绝大部分肾病在临床上又无药可用。因而,黄芪就被作为治疗肾病的特效药而被广泛运用。
可以这么认为,黄芪治肾病源于中医,而黄芪在肾病科的滥用则源于动物实验研究报告的泛滥。
要知道,动物实验的结果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第一,从中医角度而言,动物实验中用黄芪是不辨证的;
第二,从西医角度而言,动物实验只是药物研究最初始的阶段,要判断药物的疗效和其毒副作用,还要经过大量的严格的临床观察,仅凭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能判断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第三,一些报告中提到的动物实验有效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是无效的。
因此,仅仅根据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来运用黄芪,绝大部分属于滥用。
二、黄芪的正确运用
黄芪在肾病科的正确运用就是根据辨证运用。
凡是辨证属于肺脾气虚的肾病患者都可考虑用黄芪,其临床表现有自汗恶风、疲乏无力、纳呆腹胀、大便溏泻、或有下坠感、或有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症状晨轻暮重、舌质淡有齿痕、脉弱无力等。
但不同的肾病或不同的表现具体选方有差异,下面予以简介。
1.肾病水肿
各种肾病水肿,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出现的水肿,有上述肺脾气虚的表现者,可选用防己黄芪汤,药物有防已、生黄芪、白术、生姜、大枣。
黄芪的用量一般为15克,最多不超过30克,可加淮牛膝、车前子。
2.肾病蛋白尿
蛋白尿有上述肺脾气虚表现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芪,药物有炙黄芪、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如果气虚下陷明显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药物有炙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柴胡、升麻。
3.血尿
肾炎血尿有上述气虚表现,属于气不摄血者,可选用归脾汤,药物有炙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炙甘草、远志、茯神、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4.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肾性贫血有脾气虚弱的表现者,可选用归脾汤或当归补血汤。归脾汤药物组成如上,当归补血汤的药物有炙黄芪、当归。
5.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在血压升高、眩晕的同时,有上述脾虚下陷的表现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或益气聪明汤。
补中益气汤的药物组成如前,益气聪明汤的药物有炙黄芪、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芍药、黄柏、炙甘草。
6.肾病表现为脾肾气阴两虚者
即在上述气虚的同时,有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盗汗等肝肾阴虚的表现时,可用参芪地黄汤益气养阴,药物有人参、炙黄芪、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
前已述及,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会出现毒副作用,所以,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应禁用黄芪,要用也不可单独大量使用,必须配伍运用。
其中,阴虚的临床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
湿热的临床表现有口苦、口干、口粘、舌苔黄腻等;
热毒炽盛者,临床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上零零医app
寻找黄芪粉~
1.本文内容不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医生面诊,仅供交流学习。
2.文章内容首发于《辽宁中医杂志》,年9月第29卷第9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