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男,58岁。年12月14日初诊,咳嗽、咳痰3月余,医院就诊,经输液,口服中西药物药物等治疗,症状暂时缓解,后又复发。现症:咳嗽,咳痰色白质粘,口干口苦,纳眠均可,二便调,舌胖苔白腻,脉滑。证属:肝脾不调,痰湿壅肺。方用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止嗽散合方:柴胡10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0g生姜6g炙甘草6g大枣4枚厚朴10g炒紫苏子10g茯苓15g桔梗10g白前10g蜜紫菀10g荆芥6g陈皮10g蜜百部10g三剂,水煎服。
年12月18日二诊,咳嗽减轻,咳痰量多,质粘,气喘,口干口苦,纳眠可,舌胖苔白腻,脉沉滑。治疗仍用前方加减:柴胡10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0g生姜6g炙甘草6g大枣4枚厚朴10g炒紫苏子10g茯苓15g瓜蒌30g枳壳15g桔梗10g化橘红30g鱼腥草30g海浮石15g三剂,水煎服。
年12月18日三诊,服上药3剂后诸症皆愈,纳眠可,二便调,舌苔薄,脉沉。为巩固疗效继服上方三剂。
小结: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气喘,口干口苦,日久不愈,痰白质粘,舌苔白腻,脉沉滑。属经方六经辨证少阳太阴合病。《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是说太阳病因失治或误治,病传少阳,伤及肺津,导致久咳不愈,口干口苦等症。肝郁脾虚,饮邪内伏,导致咳痰,咽堵,气逆等症,是为六经辨证之太阴,符合《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5条:妇人咽中如有炙胬,半夏厚朴汤主之。之证。所以临床疗效显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