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之风温湿温的方药

今天读书学习,看到了温病,写写心得。

一、风温

温病分为风温和湿温。先来说风温,风温用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法,在卫气营血辨证法中,有一种方法以及两味药,都可以从头到尾使用。一种方法就是清热解毒法,两味药就是金银花、连翘。所以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从始至终使用的方法都要配合清热解毒法,使用的药物里面都可以加入金银花、连翘,这样可以提高疗效。我们再来大致说一下卫气营血的各个阶段的主方,卫分证用银翘散,气分证用白虎汤,营分证用清营汤,血分证用犀角地黄汤。银翘散、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里面都有清热解毒的药物,尤其是银翘散和清营汤,这里面的清热解毒药物相对来说比较多,而用于气分证的白虎汤,可以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入金银花、连翘,这叫做银翘白虎汤,所以这里面也可以用到清热解毒法以及加入金银花、连翘两味药物。在犀角地黄汤里面,犀角可以清热凉血,也可以清热解毒,有个词叫做“犀牛望月”,我们中国古人把月称为“太阴”,它属于阴,所以犀角可以清热,曾经看到过一个小故事,用犀角做成的碗,在夏天盛的饭菜都不容易坏,这也可以侧面印证犀角是寒性之品。银翘散里面的君药就是金银花和连翘,白虎汤可以加入金银花、连翘,叫做银翘白虎汤,清营汤里面本身就有配伍金银花、连翘,还有竹叶,这三味药在这首方剂里面有一个作用,叫做“透热转气”,就是把这个热透出来,犀角地黄汤,我们可以在犀角地黄汤的基础上加入金银花、连翘。所以在卫气营血各个阶段,清热解毒法以及银花、连翘我们都可以贯穿使用。

二、湿温

再来说湿温,治疗湿温用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三焦辨证法,上焦用柴胡达原饮,中焦用三仁汤,下焦用达原饮。湿温就是感受湿热病邪所导致的外感热病,四季都会发生,但是多见于夏秋雨季较盛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湿比较重。湿温顾名思义就是湿加温,治疗就要清热祛湿。湿温为病,首先会有一派湿邪的表现,如果外感发热的话就会身热不扬,其他的表现还有身体沉重困倦,胸皖痞闷,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等等,如果热邪又比较重,会在湿的基础上加上热的表现,比如口渴,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等。治疗湿温治病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以湿热的严重程度来区分,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之说。比如三仁汤,杏仁滑石汤,甘露消毒丹等等。治疗湿温之病,不只是有这几种方子,还有很多种治疗方法,这在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里面记载的非常详细,吴鞠通对于治疗湿温病非常得心应手,造诣极高,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说起三焦辨证,这时候想起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体是个立体几何”,既有三焦辨证,又有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就是清代吴鞠通所创立,六经辨证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立的。三焦就是上焦、中焦、下焦,这是从上到下,是纵向的。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是从外向里,是横向的。我们具体应用何种辨证,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用,总之,以愈病为目标。

三、总结

我们再来做个简单的总结:风温用卫气营血辨证,清热解毒法,金银花、连翘可贯穿始终而用。

卫分证用银翘散,

气分证用银翘白虎汤,

营分证用清营汤,

血分证用犀角地黄汤。湿温用三焦辨证,

上焦用柴胡达原饮,

中焦用三仁汤,

下焦用达原饮。这就是今天的一些学习心得,还请各位老师多多包涵指正。

.10.31写于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pz/10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