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上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962246.html中医之美系列讲座(41)在原始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采集、狩猎自然产物作为食物的同时,逐渐认识到有些植物、动物、矿物对人体有利,而有些则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中毒死亡。进而有意识地、自觉地对这些物质进行考察。“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汉《淮南子·修务训》智慧的祖先们通过口尝、体验,不仅找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同时也发现了治病的药物(取自自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并且发明了通过尝味以及食入后人体的寒热反应来确定药物作用与性质的方法,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药药性理论,其核心内容即“四气五味”。这一理论至少已经沿用了近二千年,目前仍在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防病治病。中药不外植物、动物、矿物三类,人类的食品也由这三大类组成,在中医使用的药物中,亦食亦药者很多,如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年左右),全书共载药种,而大枣、山药、蜂蜜、龙眼、黑脂麻、百合、薏苡仁、莲子、芡实、赤小豆、花椒等食品就有43种。所以有“药食同源”、“药食同性”、“药食同效”之说。正因为如此,运用“四气五味”的中药药性理论,也就可以指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养生保健与疾病的治疗。反过来,利用食物防病治病,也要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下,方能准确运用,发挥疗效。
尝味就能知道药(食)物的功效吗?
对习惯于一切相信实验室数据的现代人来说,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但事实上,人们在不了解中医“四气五味”理论时,已经在不知不觉地利用“五味”来调节身体。如口中粘腻时,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吃一些苦味的东西;口干时,会想吃酸甜的食品;情绪不好、抑郁的时候会想抽烟、喝酒,以“借酒消愁”等等。这种人体的本能,被我们聪明、细心的祖先所重视,并发现了规律。下面就来看看中医所讲的味与药(食)物作用的关系是否有一定道理。食物的味,主要有“辛、甘、酸、苦、咸”五种。每种味的作用,汉代的《黄帝内经》中就用一个字来概括,即:“辛散、甘缓、酸收、苦坚、咸软”《黄帝内经》辛散辛味,包括辣味及一切芳香刺激性的气味,食品如辣椒、生姜、葱、薄荷、萝卜、陈皮、砂仁、金橘、烟、酒等。古人发现辛味之品具有外散、走窜的特性,能够发散体表外邪(通过发汗),行气通窍。所以可用来治疗外邪郁表,以及气机郁滞的病证。如生姜、葱、香菜(芫荽)、薄荷、苏叶等,都能治疗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不多,鼻塞声重,头痛,周身肌肉疼痛,以及咽痛,咳嗽,咳声不扬等外感表证,卫气或肺气不能宣畅的一类病证。因为这些食品均含辛味,而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主要成分为薄荷油的胆舒胶囊,可以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胁肋胀痛,胃脘灼痛,口苦泛酸;香砂养胃丸(含砂仁、木香、藿香等大量辛味理气药)可以治疗胃炎引起的胃脘饱胀,嗳气频作;麝香保心丸、丹参滴丸(含麝香、冰片等辛味通窍药)可以治疗冠心病心前区憋闷疼痛。这些疾病都是因气行不畅,或关窍闭塞所致,所以用辛味药物有效。人们在情绪抑郁时多有胸闷、太息的症状,若是平时吸烟的人,这时吸烟量会增加,一支接着一支不停地抽,因烟的辛味可以起到一定的理气解郁作用,但烟中的焦油、尼固丁等却严重损害了肺脏,得不偿失,不如选择其他有利身体的辛味食品、药品,如陈皮、金橘制品,或中成药逍遥丸(含辛味的柴胡、薄荷)等。由于辛味药的发汗作用会消耗体内的阳气与津液,行气作用会消耗人体的气,所以过用、久用、误用辛味之品会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口干等耗气伤阴的副作用。
如长期大量饮酒(味辛)的人,会出现易疲劳、食欲下降、女子闭经、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股骨头坏死等病证;气虚胃胀的人用萝卜,或理气破气的中药,不但症状不能缓解,反会增加乏力、精神萎糜、动则气短等感觉。所以气虚的人平时应少吃萝卜。甘缓甘即甜味,食品如桂圆、红枣、蜂蜜、饴糖、山芋,以及甘蔗、梨、萍果、西瓜、香蕉等甜味的水果;中药里的甘草、人参、黄芪、枸杞子等,均为甘味。缓,即缓和急迫。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些经验,如遇到突然虚脱(因饥饿或剧烈疼痛等),晕倒,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紧急情况下,一般会想到用一碗糖水灌服,病人往往会很快苏醒;大便干结如粒,会想到吃蜂蜜、香蕉、山芋等食品。中医认为因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弱所引起的昏厥、疼痛、肌肉筋挛、肠燥便秘等急迫之症,可以用甘味之品来缓急。甘味同时还有补益、润燥等作用。
临床发现当人体气血严重不足时,往往会特别喜欢吃奶油蛋糕等甜食,这是人体自救、本能的反应。每到冬季,南方民间常用龙眼肉、黑脂麻、胡桃肉、红枣肉、阿胶、猪油、蜂蜜、冰糖等大量甘味之品,制成补膏,每日数匙,开水冲服,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引起的形体消瘦,面黄无华,皮肤干燥,精神萎糜,气短少力,心悸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结等,常于服用数月后形体渐丰满,面色转红润,精神体力恢复,体质改善,减少了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次数。有些慢性胃病患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常在遇冷或劳累后胃脘隐痛,喜按喜热敷,舌淡红,或淡暗红,苔薄白者,为中阳不足所致,可以用红枣生姜汤,即大量红枣(10~20枚),配少量生姜(鸽蛋大小1块,切片)水煎服;也可用红枣红糖糯米粥,温食,均有一定的补益缓急止痛作用。由于甘味药(食)品有滋润、补益作用,过量使用会增加体内水液、壅阻中焦气机,中医称“助湿碍胃,满中壅气”,若吃甜食后出现口中粘腻,脘腹饱胀,身体变得壅肿肥胖,舌苔厚腻时,最好暂时控制甜食。下期我们再淡酸、苦、咸味的作用。欣德医话感谢您的支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