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农村身边被误以为草的中草药,不要

1.狗尾巴草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味甘)。 

性味与归经:淡,平

功能与主治

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2.一串红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性味及功效甘,平。清热,凉血,消肿。主治选方治疔疮初起:鲜一串红适量,捣烂外敷。

3.小窃草

生长环境:生长于杂木林、林缘、路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海拔-米。产地:除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省区外,全国各地均产。用途果实有小毒,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的功效,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痈疮溃烂久不收口、因道滴虫病等症。果实还可提芳香油。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4.牵牛花生长地: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采制: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性味:性寒,味苦;有毒。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牵牛花食用功效: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5.凤眼兰别名:水葫芦、水浮莲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用于中暑烦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6.兰花参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7.柴胡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 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药材:柴胡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8.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习称疙瘩丁,气芳香,味辛。

9.麦冬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10.玉竹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11.桑白皮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想看禁片美妞怎么办?加,还有很多福利哦!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12.板蓝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功效: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凉血药性味:苦,寒。归经:入肝、胃血分。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60-克;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汤熏洗。用药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13.栀子归经: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 科属分类:茜草科 功效分类:清热泻火药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气味:苦、寒、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14.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入肺、脾、胃经。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15.红蓼性味:辛;性平;小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认识和了解这些我们身边的宝贝,或许勾起你儿时的回忆。特说明如下:1、是药三分毒,不同方法的炮制会有不同的药性和毒性,最好咨询专业药剂师或中医大夫使用。2、中药使用遵循君臣佐使你的配伍原则才能达到其治疗效果。

(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6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