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补气养血止痛止痒,还抗肿瘤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在中医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奇妙的中药独具特色,尤其是一些具有双向作用的良药,堪称具有“天道属性”,既能补,又能泻,既能发,又能止,这些特色,并非其他药类可以比拟的。比如泽泻,既能“泽其不足”,又能“泻其有余”;又比如防风,既能发汗,又能止汗。然而,更有一味妙药,既能补益,又能泻火,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堪称妙极,而这样一味中药,不仅不是昂贵的“名贵中药”,还是亲民的“网红中药”,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黄芪。说到黄芪,堪称历史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不过真正意义上将黄芪纳入中药范围,还是《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芪可谓是一个颇为高调的中药。世人皆知,《神农本草经》惜墨如金,但却对于黄芪这味中药,多处落墨,将黄芪的功效主治,分为了几个大类,其中最核心的也就两大类,一类是排脓泻火治疮疡(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五痔,鼠瘘),另一类是补虚祛风治百病(大风,痢疾,补虚,小儿百病)。黄芪的独特作用,在《神农本草经》中其实就已经有了较为充足的,然而到了《日华子本草》时代,对于黄芪的作用,又有了很多很新的补充。《日华子本草》对于黄芪的作用,除了《神农本草经》中所说的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补充,首先是在补益方面,提到了“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四大板块;其次是提到了一个独特的功效,那就是“破癥瘕”,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抗肿瘤”,除此之外,还对临床应用有了很多新的发展,比如在妇科方面,可以用于治疗“血崩带下”、“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匀”等疾病;在内科方面,可用于治疗“消渴”、“痰嗽”、“头风热毒”等疾病;在五官科方面,可用于治疗“赤目”等疾病。

黄芪的妙用,自《日华子本草》之后,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汤液本草》中所提的“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也是颇具特色。不过,随着药圣李时珍的一句“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将黄芪的主要功效都集中在补益方面。之后清代名医陈士铎指出,“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清代医家黄宫绣也进一步提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所以,对于一切气虚之证,气血两虚之证,黄芪都能发挥颇为独特的作用。

对于黄芪的作用,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等作用。但这些都只是黄芪放在桌面上的显性功效,但对于黄芪的潜在作用,仍然被人们忽视,因此,也有医家对黄芪的潜在功效进行了深入研究,比如黄芪的息风止痉、燥湿止痒、止血、止痛、止呕、清热解毒、退黄截疟、安神定悸、发汗、通便等潜在功能[1],仍然值得大力发掘和深入研究。时至今日,黄芪虽然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中药”,但是它的显性功效和潜在功效,都有太多的空间,值得去探索。

黄芪不仅单味中药功效强大,它的配伍也更为不凡。黄芪与人参配伍,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黄芪与人参、升麻、柴胡配伍,可用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黄芪与人参、紫菀、五味子配伍,可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稀、声低懒言;黄芪与白术、防风配伍,可用于治疗卫虚不固所致的表虚自汗;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5%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gj/12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