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克隆”之谜。
病毒的繁殖被称为“复制”
在医学上,病毒的繁殖被称之为“复制”,这是因为它不像细胞和寄生虫那样通过细胞分裂等方式繁殖,而是像我们铸造机器零件一样,按照一定的模具复制出来的。在复制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催化剂,另一个是模板。没有这两个因素,乙肝病毒就不能复制。乙肝病毒复制的“催化剂”叫做乙肝病毒(DNA)聚合酶(HBVDNA-P)这种酶存在于乙肝病毒的内核,与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和病毒基因(DNA)共同构成乙肝病毒的的核心。它的作用就是“催化”乙肝病毒基因按照一定的模板复制出DNA链。没有这种聚合酶的作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因此,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因此,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药物,即可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是cccDNA。这种原始模板是怎样形成的呢?乙肝病毒的基因组(DNA)是由两条螺旋的DNA链围成的一个环形结构。其中一条较长负链已经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条长度较短的正链呈半环状。在感染肝细胞之后,这条半环状的DNA链要以负链为模板,在催化剂—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这时的乙肝病毒基因形成了一个完全环状的双股DNA。我们把这种DNA称作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似乎可以把它看做是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模板形成后,按照模板的形状复制新的病毒基因就很容易了。病毒基因会以其中一条cccDNA为模板,利用肝细胞基因中的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一段基因又一段基因地复制,形成负链、正链。最后再装配一起形成新的乙肝病毒DNA颗粒。
“拔草容易,除根难”
有人把cccDNA比作乙肝病毒复制的“种子”,乙妙诊疗认为把它比作“野草根”更为适合。俗话说:“拔草容易,除根难”,这种cccDNA是乙肝病毒复制中重要的中间产物,一旦它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就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可长期存在于肝细胞内,不但起着刚才所说的“模板”作用,而且还像深深扎根在泥土里的野草一样很难完全清除。不论用什么抗病毒药物,不论胞浆内的DNA受到多大的抑制,也不论用药的时间有多久,均很难清除这种cccDNA。只要肝细胞内有很少量的cccDNA,当停药后,核内的cccDNA又可再次成为病毒复制的‘模型’,继续复制乙肝病毒的DNA。这样就造成了一些抗病毒药物停药后的“反跳现象”。
乙肝病毒复制起来有“冬眠”的时候。当感染机体的乙肝病毒处于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的状态时,就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但必须是乙肝病毒DNA阴性时)。这时乙肝病毒几乎无复制,它的野草根cccDNA深深地隐藏在肝细胞核内处于休眠状态。但这种状态的病毒还可能“复活”,可能由于某种因素诱发其重新转变为e抗原阳性的病毒复制状态。在乙肝病毒的冬眠期,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传染性也很小,但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对藏在细胞深处的休眠病毒基因奈何不得。因此,在这一段时期使用何种抗病毒药物都是徒劳的。
人类从发现乙肝病毒颗粒,到解开病毒复制之谜,又到现在抑制病毒DNA聚合酶药物的发现,一步一步地前进。相信不久,斩草除根的药物、对抗“冬眠期”病毒的药物将会出现,人类终究会战胜乙肝病毒这一顽敌。“乙妙诊疗治肝病”系列中成药,运用“绝学中药原粉发酵酶解工艺”,把抗病毒(清热解毒)的中药细胞破壁粉碎,加入“AmiaoT”(万乙妙酶)发酵酶解,让中药抗病毒的成份进入人体与自身免疫系统结合,分清敌我,校正免疫攻击,顺利迅速进入病毒细胞核,破坏病毒基因(DNA),彻底消灭病毒。因此“乙妙诊疗治肝病”能够在短时间(—天)治愈各种病毒肝炎。且愈后不易复发。乙妙诊疗保健康。预约-咨询电话;万乙妙万首良万谨宁邮编:QQ 慢性乙型肝炎难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多处存在:乙肝病毒为泛嗜性病毒,可在肝脏、胆管上皮细胞、胰腺、淋巴等组织和细胞中存在和复制。可抗毒药物较易清除血中乙肝病毒,而组织细胞中的乙肝病毒不易被清除或清除较晚,成为复发的重要原因。
2、免疫耐受:母婴垂直传播与婴幼儿水平传播为我国乙肝病毒主要感染特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阶段与乙肝病毒感染相伴随,成熟后误将乙肝病毒认为自身成分而难以发挥排斥清除反应。
3、基因整合:早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免疫耐受常无感染表现,至成年期发现而开始治疗时,中间往往间隔十余年,乙肝病毒脱氧糖核酸早已发生多处基因整合。此时治疗即使血清中乙肝病毒多项指标(如“两对半”检查)下降或消失,但细胞内整合的病毒基因又可在停药后复制、表达,造成反跳或复发。
4、基因变异:传统认为乙肝病毒指标“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病情转好的标志。最新研究表明不少乙肝病毒指标“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这些患者95%以上存在前C区基因突变。这种突发株感染特点为: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e抗体阳性,但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2.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病毒仍活跃复制,仍有传染性。3.由于乙肝病毒e抗原不能表达,病毒不易被清除,易致慢性化发展。4.乙肝病毒e抗原前体在肝细胞内的过量蓄积还易招致免疫(CTL)攻击,易致肝炎重症化演变。5.这种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不敏感,表现为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佳。
5、目前抗病毒药物不能破坏乙肝病毒共价环状脱氧核糖核酸(cccDNA),cccDNA在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市面上抗病毒药物,尚不能对其有效地打击和消灭,只能对乙肝病毒的其他部位或环节进行抑制,用药期间,疗效尚可,一旦停药,乙肝病毒的复制又死灰复燃。另外,还有不少的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疗效。如:1.治疗对象选择不合适。许多患者不属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范围(如慢性病毒携带者,中晚期的肝硬化者等)却硬性使用干扰素治疗,非但难以取得疗效,反而容易造成不良反应。2.用药方案不正确。一些患者虽然属于抗病毒治疗的范围,但是所选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及其剂量、疗程却不正确。临床上也难以奏效。例如,我国乙型肝炎患者对于a类干扰素的合适剂量应为万-万单位,疗程为半年-1年,但是却很少有患者照此进行,有的患者只使用万单位的干扰素;有的使用1-2个月,由于种种原因,便停止了用药,治疗也就前功尽弃。3.滥用或乱用药物。有的患者四处求医,今天用西药,明天用中药,名目繁多的虚假肝病广告更让广大患者无所适从。滥用药物的结果只能使肝病雪上加霜,后果更惨。
甲胎蛋白与肝癌诊断
甲胎蛋白血清免疫检查:
项目结果参考范围单位
甲胎蛋白(AFP)0.00-7.00ng/ml微克/每升
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一项重要指标。诊断标准:如无肝癌其他证据,甲胎蛋白对流法阳性放射免疫法大于等于微克/升,持续1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与生殖腺胚胎肿瘤,即可诊断为肝癌。当甲胎蛋白大于等于微克/升,持续2个月以上,即可作出亚临床肝癌(SCHCC)的诊断。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甲胎蛋白动态变化对肝癌,小肝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甲胎蛋白动态变化一般分为1.高浓度稳定型。2.急剧上升型。3.持续上升型。4.马鞍型。5.持续低浓度型。6.反复波动型。7.先高后低型。8.急剧下降型。前四种见于肝癌,后3种常见于急、慢性肝病,第五种常见于亚临床肝癌。如果同时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进行动态观察,则更有临床意义。下列情况应考虑肝癌:1.甲胎蛋白及转氨酶两者都增高,首先考虑肝炎;若甲胎蛋白迅速下降而转氨酶仍高,多考虑肝炎,若甲胎蛋白持续升高而转氨酶逐渐下降,呈“分离曲线”多考虑肝癌。2.甲胎蛋白值比原来成倍上升,即使转氨酶仍增高,仍考虑肝癌。
3.甲胎蛋白大于微克/升,不管是否有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转氨酶高低如何,应首先考虑肝癌。若甲胎蛋白在微克~微克/升,有明显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又不能除外肝癌者,应定期追踪观察。
4.连续观察甲胎蛋白和转氨酶曲线至关重要,若甲胎蛋白与转氨酶呈平行曲线,多考虑肝病活动期,若两曲线分离则提示可能为亚临床肝癌。
甲胎蛋白升高还可见于下列情况
1.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微克/升,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2.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胆管闭锁相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3.肝硬化:多数病例正常,少数增高,甲胎蛋白合成可反映肝细胞损害和病变活动的程度。大多低于微克-微克/升,如果持续大于微克/升,则要考虑癌变可能。
4.转移性肝癌:甲胎蛋白正常或轻度,中度升高,大于微克/升少见。其它消化系统肿瘤无肝转移时绝大多数为阴性,仅个别胃、胰、大肠癌病例甲胎蛋白可阳性。
5.其他:肝损伤,充血性肝肿大,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酪氨酸病,孕妇(3-6个月),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恶性畸胎瘤、卵巢癌等)也常见有甲胎蛋白增高。无脑儿和脊椎裂胎儿畸形时,因甲胎蛋白可漏入羊水,故母血或羊水中甲胎蛋白明显增高,具有诊断意义,并可作为终止妊娠的指征。
综上所述,甲胎蛋白异常,并非都是肝癌,甲胎蛋白检测正常也不能绝对排除肝癌,需要对甲胎蛋白作动态分析,同时辅助B超、CT、核磁共振(MR)、影像学检查。
肝胆结石用药康复法
A、[概述]
胆石证是胆道系统(包括肝内或肝外胆管、胆囊和胆总管)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一般认为结石的形成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代谢异常、胆道感染等有关。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引起胆道感染、胆道梗阻以及梗阻的部位与程度。胆石证属中医学“胁痛”、“腹痛”、“虫证”等病证范畴。
B、[临床主证]
1、胆囊结石
(1)结石移行引起慢性胆囊炎,可见右上腹不适、暖气、消化不良、厌油等证。
(2)结石嵌顿者,右上腹剧烈疼痛放射至右肩部,伴恶心、呕吐、发烧、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有时摸到肿大的胆囊。
2、胆总管结石:腹痛、高热和黄疸。
3、肝内胆管结石:急性感染者出现高烧、肝脏肿大、肝区有明显叩痛。
C、[诊断要点]
1、胆囊结石
(1)证状:参见“临床主证”。
(2)B超及胆囊造影有助于确诊。
(3)少数结石经X线平片检查亦可显影。
2、胆总管结石
(1)证状:参见“临床主证”。
(2)B型超声检查: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
(3)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
3、肝内胆管结石
(1)肝区叩痛。
(2)经皮肤穿刺胆道造影术是目前确诊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4、CT检查:确定肝内、外结石有诊断价值。
D、[乙妙诊疗治肝病]
1、肝胆结石伴肝功能异常者。“润肝片”、“康肝片”每天五次,每次各四粒,用“绵茵陈散”3克煎水送服。片,2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用药结束后,查肝功能、尿常规、做肝胆脾彩超(或B超)、肝功能正常后按下面(2)用药。
2、肝功能正常伴肝胆结石者。“润肝片”三粒,加“肝灵片”六粒,每天三次,共9瓶为一疗程,一疗程药用结束后检查肝功能、尿常规、肝胆脾彩超(或B超),本法能溶化肝胆结石并能从大便排出,疗效确切,勿轻视,96%肝胆结石用本方案可彻底治愈,且不易复发。
3、顽固性的肝内结石伴胆囊炎者。用“乙妙诊疗肝胆结石汤”冲服“润肝片”三粒,每天三次,一天一剂,20天为一疗程。
4、胆结石伴胆息肉,胆囊炎,黄疸指数增高者。“乙妙洁肝方”每天一剂,分三次冲服,“肝灵片”每次5粒,20天为一疗程。
以上方法疗效可靠,除结石梗阻引起肝大面积肝坏死需手术取石外,其它肝胆结石均可按本方案治愈,且不易复发。
E、[肝胆结石的常规治疗]
Ⅰ中医防治
目前,中医临床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清热化湿排石。内服药物可参考胆囊炎辨证分型治疗。
1.排石疗法步骤
(1)8:30,口服排石汤1号(柴胡12g、枳壳20g、郁金12g、木香30g、茵陈30g、虎杖30g、厚朴10g、生大黄15g)。
(2)9:30,肌注吗啡5mg(胆肠吻合术后者不宜用)。
(3)10:10,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支。
(4)10:15,口服33%硫酸镁液40ml。
(5)10:20,口服0.5%稀盐酸30ml。
(6)10:25,进脂肪餐,油煎鸡蛋一个。
(7)10:30。配合针炙排石。
注意排石期间大便冲筛,认真寻找排出的结石。
2.针炙
(1)体针:足三里、胆囊穴、胆俞、阳陵泉、中脘、合谷等穴,每次选2~4穴。深刺,留针20~30分钟,日2次。
(2)电针:右侧日月、期门二穴,选用疏密波或断续波,20~30分钟。
(3)耳针:神门、交感、胆、肝敏感区选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日2次。
Ⅱ西医防法
1.胆囊结石结石少而小者。可予以利胆醇0.1~0.2g,日3次;去氢胆酸0.2~0.4g,日3次。若结石性质属胆固醇性结石,可予以熊去氧胆酸,每日8~10mg/kg,分3次口服;鹅去氧胆酸,13~15mg/kg,分3次口服。若结石大而多,证状重者,宜手术治疗。
2.胆总管结石。治疗原则是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若急性发作时常已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总管炎,易发生休克,应积极进行输液、抗生素治疗,及早行胆总管切开及减压引流。若伴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应同时切除胆囊。
3.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较困难。结石多,证状重应争取手术。
F、[护理与保健]
(一)宜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多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脂肪、动物内脏、油腻食物。
(二)饮用冷开水为好。
(三)体育运动:作翻身、跳跃动作,或广播操、打拳等。
乙妙诊疗之典型病案
(十九)、肝功能异常·慢性肾炎
寿雪莲,女,16岁,荆门市团林铺人。5年8月15日就诊。
主诉:5年2医院住院治疗37天。肝功能、胆红素正常,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64U/L,白蛋白43g/L,白球比值1.52。尿常规蛋白+2,隐血+1。3月31日检查肝功能正常,尿蛋白+1,血+1,带中西药回家吃休养。4月16日复发。又入院治疗28天。6月13日复检又复发。肝功能、总胆红素30.1微摩/升,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白蛋白35.4g/L,白球比值1.15。尿常规蛋白+2,隐血+3。肾功能正常。经人介绍来诊。刻诊:面色暗晦,神倦乏力,恶心厌油,纳差,小便短黄,舌淡,苔白,脉濡细。诊断:脾胃虚弱证。治疗:健脾和胃,补养气血。处方:“玺肝片”4瓶,“九神片”2瓶,“肾灵Ⅰ号”2瓶,每天5次,每次“玺肝片”4片加“九神片”和“肾灵Ⅰ号”各2片,温开水送服。
5年9月10日二诊。肝功能、总胆红素21.9微摩/升,谷丙转氨酶39U/L,谷草转氨酶41U/L,白蛋白37.6g/L,白球比值1.31。尿常规尿蛋白+1,隐血+1,纳差,恶心厌油解善,人有精神。有效不变方。“玺肝片”6瓶,“九神片”3瓶,“肾灵Ⅰ号”3瓶,用法同前。
5年10月13日三诊。肝功能正常。尿常规:尿蛋白0,隐血+1,处方:“九神片”、“胃康片”“肾灵Ⅰ号”各3瓶。每天四次,每次各2片,温开水送服。
5年11月21日四诊。肝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乙妙诊疗处方:“润肝片”8瓶,每天四次,每次8片,温开水送服。
5年12月30日五诊。肝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已上学学习。嘱每三个月检查尿常规肝功能。每年四季交节前十八天吃“润肝片”、“九神片”各一瓶。加强联系,不适就诊。随访五年,健康无复发。
(二十)、脂肪肝·高血脂·肝功能异常康复
赵新华,男,48岁,荆门东宝开发区。1年8月27日就诊。
主诉:5年前体检发现脂肪肝,未引起重视。近二年来肝区痛疼不适,时重时轻,检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伴头晕,吃中西药证状不减。近半年体重明显增加,苔白腻,舌质黯红,有瘀点,脉弦滑。彩超显示:“肝实质内光点增粗增强,后段稀疏。出肝光带存在,提示重度脂肪肝。”肝功能,总胆红素31.6微摩/升,谷丙转氨酶79U/L,谷草转氨酶76U/L,白蛋白37g/L,白球比值1.17。血脂、总胆固醇6.8mmol/L,甘油三酯4.98mmol/L。乙妙诊疗处方:“润肝片”8瓶,“鑫肝片”8瓶,每天5次,每次各4片,温开水送服,注意饮食,小运动量锻炼。
1年10月6日二诊。肝功能、总胆红素18.1微摩/升,谷丙转氨酶48U/L,谷草转氨酶46.7U/L,白蛋白39.6g/L,白球比值1.36。血脂、总胆固醇5.6mmol/L,甘油三酯3.27mmol/L。有效不变方。同前使用40天。
1年11月17日三诊。肝功能、总胆红素9.8微摩/升,谷丙转氨酶38U/L,谷草转氨酶37U/L,白蛋白41.4g/L,白球比值1.48。血脂、总胆固醇5.1mmol/L,甘油三脂1.69mmol/L。彩超显示:肝胆脾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赵新华脂肪肝·高血脂·肝功能异常通过乙妙诊疗治肝病科学用药80天临床治愈。巩固“润肝片”8瓶,“鑫肝片”8瓶,用法同前。嘱每年四季交节前十八天各服“润肝片”、“鑫肝片”各一瓶,随访8年健康无复发。
(二十一)、胆囊炎·胆结石·康复
杜小翠,女,46岁,荆门市十里铺北街人。年7月3日就诊。
自述:自年开始上腹剑突下偏右疼痛,并向右肩胛区及腰部放射。年病情加重,疼痛频繁加剧,时有绞痛,伴呕吐,畏寒发热,巩膜黄染。医院诊断为胆囊炎及胆结石,给予抗菌及硫酸镁等治疗,证状缓解,仍有隐痛,医院建议手术。因患者惧怕手术一直未做。平常吃点中西药维持,年5月症状加重,再次住院,抗菌消炎治疗,症状缓解,但每周仍绞痛1-2次,不能正常工作。经左梅介绍来诊。刻诊:上腹剑突下绞痛,阵发性加剧,痛连右侧肩背,伴呕逆,脉弦,舌红,X线摄片显示:胆囊内有大石一块,小石六块。胆壁毛糙。肝功能、直接胆红素26.8微摩/升,谷丙转氨酶86U/L,谷草转氨酶84U/L,白蛋白42g/L,白球比值1.36。乙妙诊疗治肝病诊断:胆结石·胆囊炎·肝胆瘀热证。处方:“润肝片”三瓶,“肝灵片”6瓶,“茵陈散”3瓶,每天三次,每次用“茵陈散”3g煎水服“润肝片”3片加“肝灵片”6片。嘱每天大便冲筛,认真寻找排出的结石。
年8月9日二诊.杜小翠自述:“万医生,我用药第七天大便排出绿豆大结石2粒;第十三天又排出一粒黄豆大结石;第十四天排出粗砂样结石数粒;第二十七天中午服药后,觉肝胆区一阵疼痛不适:第二十八天早上大便后冲筛出一枚花生大小的结石。从解大便后,上腹疼痛消失。医院做了彩超,胆结石已消除,就是胆囊毛糙。”万医切脉,看B超单肝功能检验单后处方。“润肝片”8瓶,“康肝片”8瓶,“茵陈散”4瓶,每天五次,每次用“茵陈散”2g煎水送服“润肝片”、“康肝片”各4片。
年9月1日三诊。肝胆B超:“胆结石消除,胆囊炎康复。”肝功能正常。嘱每年四季交节前十八天服“肝灵片”、“润肝片”各一瓶,巩固疗效。随访15年无复发。
(二十二)、胆结石手术后·胆总管结石·肝内结石·康复
涂平安,男,57岁,荆门市团林铺人。5年5月13日来诊。
主诉:右上腹痛,发热十一天,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并向右肩放射,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汗多,尿少尿急深黄,大便结,医院治疗,证状未见解善。6年前因腹痛发热,医院行胆囊切除术,总胆管探查,取石及T形管引流手术。检查:体温38.5℃,脉博98/分,血压/98mmHg,舌质淡红,苔厚腻微黄,脉像洪数,毛发枯槁,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未触及包块,肝剑突下约3cm,右季胁下约1.5cm,质中,有压痛及阵痛。肝功能:直接胆红素30微摩/升,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白蛋白36.2g/L,白球比值1.19。尿胆原2+。肝胆脾彩超“肝脏切面大小,形态正常,肝边光滑,肝缘回声增粗增强,肝右叶可见,数断小节强回声光团,门静脉约1.2cm,胆囊已手术摘除。胆总管增宽,下段可见数枚强光团,其中大的一枚为1.2×1.0cm后伴弱声影。肝内胆管抗张。胰、脾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内部回声均匀。超声提示:“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异常回声,考虑肝内及胆总管结石。”乙妙诊疗治肝病处方:“润肝片”8瓶,“康肝片”8瓶,“茵陈散”8瓶,每天五次,每次用“茵陈散”3g煎水服“润肝片”、“康肝片”各4片。
5年6月25日二诊。肝功能:直接胆红素5.8微摩/升,谷丙转氨酶42U/L,谷草转氨酶39U/L,白蛋白39g/L,白球比值1.28。尿胆原消失。乙妙诊疗治肝病处方:“润肝片”6瓶,“肝灵片”12瓶,每天温开水送服“润肝片”3粒加“肝灵片”6片,嘱每天大便后冲筛,认真寻找排出的结石。
5年8月29日三诊。主诉:用药28天开始排石,排出像大粗砂样的结石数枚,35天又排出绿豆大小结石三枚,47天又排出黄豆大小结石一枚,52天晚上服药后,肝区一阵疼痛不适,第二天早上大便冲筛,筛出花生米大结石一枚,57天又排出大粗砂样结石十几枚后,肝区隐痛消失。60天试着吃一枚油煎鸡蛋,肝区也不痛。医院做肝胆脾彩超,医师说:“肝内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全消”。说着送上检查单:肝胆脾彩超,除“肝内回声增强”外,一切正常。肝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但血小板减少。89×/L。乙妙诊疗处方:“济肝片”16瓶,每天五次,每次8片,温开水送服。
5年10月11日四诊。肝功能正常。肝胆脾彩超正常。尿常规正常。血小板数×/L(正常)。嘱每年四季交节前十八天服“润肝片”、“肝灵片”各一瓶巩固疗效。随访七年无复发。
(二十三)、肝硬化·脑梗·康复
陈安清,男,52岁,荆门市五三农厂,1年5月28日就诊。
主诉:乙肝病史19年,肝硬化史3年,脑梗史2年。用中西药维持治疗。近因呕气出现肝区刺疼,头痛头晕,失眠。经人介绍来诊。刻诊:面色灰滞黯暗,慢性肝病面容,纳差口苦,右肋胀痛,心烦失眠,慌张步态,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头部左耳尖上处头痛。颈后、前胸各有一枚蜘蛛痣。医院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脑梗。肝功能、总胆红素32.6微摩/升,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白蛋白34.1g/L,白球比值0.92。乙肝病毒DNA8.82×Copies/ml。脑血管彩超:“左侧椎动脉迂曲,左侧椎动脉内径变窄。脑左动脉C区变细梗塞。”乙妙诊疗治肝病处方:“润肝片”8瓶,“脑力康片”4瓶,“络力通片”4瓶,每天四次口服,“润肝片”4片加“脑力康片”2片加“络力通片”2片,温开水送服。
1年7月18日二诊。精神好转,失眠纳差解差,头晕肋痛减轻。肝功能:总胆红素26.4微摩/升,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白蛋白35.9g/L,白球比值1.03。有效不变方。“润肝片”16瓶,“脑力康片”4瓶,“络力通片”4瓶,用法同前。
1年10月27日三诊。头已不晕,肋已不疼,食欲大增,睡觉安适。肝功能、总胆红素20.8微摩/升,谷丙转氨酶68U/L,谷草转氨酶96.7U/L,白蛋白38g/L,白球比值1.28。乙肝病毒DNA3.37×Copies/ml。有效不变方。“润肝片”16瓶,“脑力康片”4瓶,“络力通片”4瓶,用法同前。
2年2月5日四诊。肝功能18.6微摩/升,谷丙转氨酶47U/L,谷草转氨酶52U/L,白蛋白41.6g/L,白球比值1.39。乙肝病毒DNA阴性。肝胆脾彩超:“肝脏切面形态正常,其内光点增粗增强,回声较均匀,肝内管系网清晰,胆内外胆管未见扩张,门静脉不宽。胆囊大小形态正常,壁光滑,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脾厚4.9cm,实质回声均匀。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脾门静脉不宽。超声提示‘脾增大’。”肝硬化好转,治脾肿大。乙妙诊疗处方:“润肝片”16瓶,“鑫肝片”16瓶。每天5次,每次各4片,温开水送服。
2年5月1日五诊。肝功能正常,肝胆脾彩超正常(脾厚2.8cm)。乙肝病毒DNA阴性。脑血管彩超:“未见明显异常”。陈清安肝硬化,脑梗塞临床治愈。但血小板减少(87.6×/L)。乙妙诊疗处方:“玺肝片”16瓶,每天5次,每次8片,温开水送服。
2年7月13日六诊。肝功能正常。肝胆脾彩超正常。脑血管彩超正常。乙肝病毒DNA阴性。血小板正常(×/L)。巩固“正腰腿片”、“活力丸”各9瓶,每天三次,每次各三粒,饭后温开水送服。善后。嘱半年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胆脾彩超。每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十八天服“润肝片”、“脑利康片”、“络力通片”各一瓶。随访五年健康无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