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有生白术、炒白术。生白术偏于燥湿利水,宜用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留而为痰饮、水肿等症。炒白术偏于补气健脾,止汗安胎,宜用于脾虚气弱,运化失常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脾肺气虚,肌表不固的自汗;妊娠胎气不安之证。
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两类。《本经逢原》曰:“有南北两种,北者坚实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南沙参主产于安徽、四川、江苏等地,北沙参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二者均有清肺养阴、益胃生津的作用。但南沙参偏重于清热祛痰,而北沙参滋阴作用好。
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现常见的为川贝母与浙贝母,二者虽均源于百合科植物贝母属,但却不是同种。川贝母主产于我国的西南及西部,浙贝母产于浙江及江苏南部等地。二者均可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然川贝母微寒兼甘味,清润止咳,善治阴虚久嗽及燥咳痰黏等症;浙贝母则苦寒清泄力强,偏于清热散结,适用于新咳或肺热痰喘。
牛膝:川牛膝主产于四川、云贵地区,其功效偏重于活血通络;怀牛膝主产于河南,其功效偏重于补肝肾、强筋骨。
半夏分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三种炮制方法均有燥湿化痰的作用。但清半夏用矾制,偏于清热;姜半夏用姜制后,偏于和胃止呕;法半夏用石灰制,偏于化痰。
柴胡根据植物来源及性质不同分为北柴胡、南柴胡,又因江苏、安徽等地的柴胡带有地上部分的幼苗而称竹叶柴胡,产于银川的柴胡称银柴胡。北柴胡长于疏肝解郁,南柴胡清热之力强,银柴胡擅清虚热,竹叶柴胡疏肝解郁而不燥。
菊花:有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之别,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平肝多用白菊花,清热解毒用野菊花。
当归,分为当归身、当归尾、全当归,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瓜蒌,分为瓜蒌仁、瓜蒌皮、全瓜蒌(皮、仁合用),瓜蒌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全瓜蒌兼具以上功效。
------------------------------------
长义堂中医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