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
《证治准绳》
柴胡疏肝散,中医方剂名。为理气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陈皮6g柴胡6g川芎4.5g
麸炒枳壳4.5g芍药4.5g
炙甘草1.5g香附4.5g
水一盅半,煎八分(2.5g),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故见胁肋疼痛,甚则胸脘腹部胀闷;疏泄失职,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肝失柔顺舒畅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胃,则见嗳气;脉弦者,亦为肝郁不舒之证。遵“木郁达之”之旨,治当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方中柴胡苦辛而入肝胆,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为君药。香附味辛入肝,长于疏肝行气止痛;川芎味辛气温,入肝胆经,能行气活血、开郁止痛。二药共助柴胡疏肝解郁,且有行气止痛之效,同为臣药。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醋炒以入肝行气;枳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相伍,养肝之体,利肝之用,且防诸辛香之品耗伤气血,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与白芍相合,则增缓急止痛之功,为佐使药。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本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加川芎、香附、陈皮而成,其疏肝理气作用较强。
辛疏酸敛合法,肝脾气血兼顾,主以辛散疏肝,辅以敛阴柔肝。
本方为治疗肝气郁结证之代表方。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但本方药性芳香辛燥,不宜久煎;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且孕妇慎用。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助疼痛立能除。
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RECOMMEND推荐阅读
1、方剂
每日一学——黄连阿胶汤
2、方剂
每日一学——安宫牛黄丸
3、方剂
每日一学——半夏厚朴汤
4、方剂
每日一学——厚朴温中汤
5、方剂
每日一学——桃核承气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