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修订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对、、等进行修改。在《柴胡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中,国家药监局更是明确做出了详细要求,首先要求增加警示语,说明柴胡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而第二项对不良反应需要增加的内容则是看得人心惊胆战,过敏反应、全身性反应、皮肤、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可能出现不良影响。国药监更是在第三项中,明确要求注明:儿童禁用!!!这项公告发布后,迅速引起了热议。要知道,柴胡注射液一度标注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疟疾等的发热。所以,它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因为它的不良反应、禁忌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之前在说明书上没有进行详细说明。所以它临床上使用得非常广泛,更是经常在孩子发热时做退烧针使用。它会成为儿科常用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使用时间足够长,柴胡注射液临床使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第一支柴胡注射液诞生于抗战期间,在太行山根据地一带,药品供应困难,医疗资源稀缺,部队里流感泛滥、疟疾肆虐,当地最广泛的药材是柴胡,最初医药人员都是用柴胡研制各种汤药和膏剂。但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法带着汤药到处跑,为了帮助战士们有效对抗疾病,医药人员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将柴胡蒸馏提炼出针剂,命名为“瀑澄利尔”。因为它退热效果明显,能有效对抗疟疾,迅速受到了当地军民的欢迎,得到推广使用。年,这个药经过重新评定,正式命名「柴胡注射液」,并投入大批生产,辉煌一时。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柴胡注射液受到追捧可以理解。随着柴胡注射液的推广,它的不良反应病例越来越多地被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