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论第一方丨达原饮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瘟疫论》里,提到的第一个方子便是达原饮:

达原饮:

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

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

甘草五分用水二钟,煎八分,午后温服。

经历了后世温病思想的发展并走向成熟,我们今天看这个方子不会觉得有多么不寻常,可是在当时,横空出世的达原饮是不被理解,甚至招到唾骂的。《瘟疫论》一开篇,作者吴又可就说到:

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

“邪自口鼻而入”,我们似乎看到了温病的影子,与伤寒邪犯太阳,继而六经传变不一样。它从口鼻而入,走向膜原半表半里。膜原,跟三焦意义类似,从现在解剖学上来看,是很难跟一个实质性的组织等同的,也没有必要牵强附会。从人的生理上,我们可以把它看做在肌表之内,脏腑之外,具有运行周身津气水液的一个脏腑。而如果我们用“天人合一”的思想,则能够更好的理解槟榔、厚朴、草果在治瘟疫上的作用。瘟疫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一种戾气,而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小天地,肌肤对应的是天,脏腑对应地,而膜原也是存在于人的小天地之间。天人相应,同气相感,所以这种戾气也是容易侵袭人体的膜原。达原饮中,最主要的是槟榔、厚朴、草果这三味药:摧枯拉朽丨槟榔《瘟疫论》:

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

《雷公炮制药性解》:

槟榔甘温之品,宜于胃家,沉阴之性,宜于大肠。

考诸功验,取其下坠,非取其破气,广闽多服之者,盖以地暖淫蒸,居民感之,气亦上盛,故服此以降之尔。

尖长者,快锐速效。

槟榔善除山岚瘴气,同时也能化解人体膜原的浊气,使浊气下行,有摧枯拉朽之功。解毒化腐丨草果草果是一个很芳香的药,在很多调味品中会用到,它能化解肉类的一些浊气,甚至腐气。同样可以化解我们身体里面的恶浊之气,包括疫毒戾气。引浊下行丨厚朴厚朴也是芳香的,破戾气所结。厚朴善于下行,能够引浊气从大肠而出。这三个药治疗瘟疫时经常一起,直捣巢穴,使邪气迅速离开膜原。至于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主要是和营养阴的,毕竟用了这么多芳香的药,而且瘟毒本身也会伤津耗血。这个方子被后世称为“又可达原饮”,偏走上焦。到了清代,刘松峰在《松峰说疫》里也介绍了达原饮。略有不同的是,这里是在槟榔、草果、厚朴基础上,加了黄柏、栀子、茯苓,可能当时湿热更甚,容易侵袭下焦,所以用黄柏、栀子、茯苓燥湿、利湿。这个方子被后世称为“松峰达原饮”,偏走下焦。

而到了晚清,雷少逸的宣透膜原法,则是在槟榔、草果、厚朴基础上加了黄芩、甘草、藿香叶、半夏、生姜,偏于走中焦。

我们仔细一看这个宣透膜原法,颇有小柴胡汤的意思,只是把柴胡用了其他几味芳香药取代了。

《全国名医经验案类编》里用了很多关于达原饮的方子,《时行瘟疫病案》的第12案:时行冬瘟案,就用了达原饮:

根朴、榔片、枳壳,吴又可达原饮曾用之,其槟榔一名劫瘴丹,生于热带烟岚之地,治瘟疫生用,大得效力。

在这个医案中,医者他只取了达原饮中槟榔、厚朴两味药。这就是见功底的地方了,方子永远不是死的。达原饮非常好用,所以《全国名医经验案类编》风淫病案第25案中,还记载了前医错用达原饮,导致变症蜂起的案例:医又谓病变冬温,投以达原饮,遂变气促郑声(喊叫乱言为谵语,声细语重为郑声),耳鸣舌燥,诸医束手,告以不治。

有错用,也侧面说明了这个方子很好用,才有了被滥用的可能,细心的朋友可以去认真读一读,分析分析错在哪里。

好的方子,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对于经典方剂,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读医案,看到方子在每个医案中扮演的角色,细细琢磨。可以翻来覆去地看,正面看,反面看,横向看,纵向看,久而久之,我们就能真正了解了这个方子,以及方子背后的理法。1,疫情期间,唐略老师开讲的《瘟疫论》《八大传染病》是免费的公益课程,欢迎各位同仁转发,让更多的有志之士和我们一起学习。2,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完整讲座录音。3,加注明:“入群学习医案”。点“阅读原文”进入讲解录音:唐文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10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