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一方甲状腺炎如何处方

曹某某,女,51岁。北京中医药大学职工。年9月15日初诊。恶寒发热,体温37.6-39.2℃左侧甲状腺疼痛1周,一到夜间则发热加重,颈部疼痛加剧,服解热药与止痛药,发热、颈部痛可缓解,但入夜又发。医院检查,血沉mm/h,T3、T4高,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给予激素治疗。因患者惧怕激素的副作用,拒绝用激素而要求中医治疗。

心烦急躁,口渴不明显,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数。用麻黄桂枝各半汤。

处方:炙麻黄3g、桂枝5g、白芍3g、杏仁3g、甘草3g、生姜3g、大枣2枚。2剂。

年9月17日复诊。服药全身出微汗,发热降低,体温37~38℃,颈部疼痛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用柴胡桂枝汤。

处方:柴胡14g、黄芩8g、法半夏10g、红人参3g、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7枚。2剂。

年9月20日三诊。服药后身微微出汗,今早未发热,恶寒除,右颈部疼痛明显减轻,但左侧颈部又有轻微疼痛,大便软,日1次,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数。恶寒罢,已无桂枝汤证,故改用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柴胡20g、黄芩10g、法半夏10g、红人参3g、炙甘草6g、大枣4枚、连翘15g、浙贝母10g、夏枯草15g、葛根15g、皂角刺6g。3剂。

年9月23日四诊。药后热退,未再发热。现入夜心烦,头前额疼,晨起出汗,口微渴,疲乏无力,大便日2次,黏滞不畅,小便黄,尿频,排尿有烧灼感。舌淡红,薄白,脉沉弦无力。

上方减生姜、大枣,加生石膏45g(先煎)、白芷10g、炮穿山甲10g、当归10g、赤芍10g、三棱10g、莪术10g,5剂。

年10月2日五诊。昨夜忽然发寒热,右侧甲状腺痛,出汗多,烦躁,大便偏干,小便灼热。舌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沉无力。用自拟疏郁开结汤化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连翘15g牛蒡子10g、葛根12g、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5g、昆布15g、当归10g、瞿麦10g、黄柏6g、肉桂2g、生地10g。5剂。

年10月7日六诊。药后寒热退,右侧甲状腺疼痛消失,现头部出汗多,心烦,夜眠差,大便偏干小便热减,但不畅。舌红,苔薄白,脉沉细。用小柴胡加芒硝汤与黄连阿胶汤。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6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枚、元明粉6g(分冲)、黄连10g、白芍15g、阿胶10g(烊化)、夏枯草10g,5剂。

年11月1日七诊。已无身热,甲状腺未再痛。化验血沉正常,T3、T4尚偏高,大小便均正常,夜眠仍欠佳。舌偏红,苔薄白,脉细弦。此后以丹栀小柴胡汤,黄连阿胶汤,四物汤,桂枝汤加减变化调理至年12月4日,化验T3、T4已正常。此患者发病初仅服过几天解热止痛药,其后再未用过西药,坚持服中药,直到病愈。

辨证用方思路:

一诊因已经用过西药解热药,已出汗,不能重剂发汗,根据恶寒、发热、无汗,辨为麻黄桂枝各半汤证。用此方。

二诊根据已出微汗而发热,颈部痛,辨为柴胡桂枝汤证,用此方。

三诊微出汗,未发热,恶寒罢,颈部轻微疼痛,已无桂汤证,而显小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另加连翘、浙贝母、夏枯草、葛根、皂角刺散结解毒治疗甲状腺与颈部疼痛。

四诊续用三诊方,减生姜、大枣,取小柴胡加石膏汤法加生石膏(重剂);取仙方活命饮法加白芷、炮穿山甲、当归、赤芍;另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療、解毒散结。

五诊根据忽发寒热,右甲状腺痛、出汗多,烦躁,大便偏干,小便灼热等,用自拟疏郁开结汤化裁。

六诊根据心烦、大便偏干辨为小柴胡加芒硝汤证;根据心烦、夜眠差、小便热而不畅,辨为黄连阿胶汤证。用两方合法。另加夏枯草散结解毒。

七诊用丹栀逍遥散等方继续调治。

|注:本文中所提中药处方,请勿擅自服用,需要在中医师辩证基础上指导使用

|文章摘自《跟刘渡舟学用经方》,作者:张文选、王建红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出版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转载不当,随时联系删除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ihue.com/chcd/10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